沒繳稅怎能退稅?最完整ETF股利54C與十大所得稅費項目總整理

國民ETF人氣王00878,在2023年8月季配0.35元創下新高,同時在除息前二天公佈出來的股利54C占比,只有2.86%是成立以來的最低。然後隔天國泰又破天荒地第一次主動揭露剩下的97%都是代號76W的國內財產交易所得,收益平準金是0%,一塊都沒有。

但每次收到收益分配通知書,看到上面列這些所得來源和代號,應該很多人還是搞不清楚到底哪些要繳稅、哪些可以扣稅,那些要繳二代健保。所以今天我們就把ETF配息,最常見的11個項目整理出來,先快速解釋一下這幾個項目的來源,分成國內和海外二大類。

最重要的國內股利及盈餘所得54C

首先第一個就是最常聽到的「國內股利及盈餘所得54C」,這也是對ETF存股族來說最重要的一項。不過每一家投信的寫法可能會有點不太一樣,像國泰是寫「54C境內股利所得」、元大是「87年以後股利或盈餘所得54C」,富邦是「54股利或盈餘所得C」,我們覺得應該要統一一下啦,但重點是都有54C這個所得代號。

它主要是來自成分股例如台積電配發給ETF的現金股利,當ETF收集完之後再配出來給投資人,這些金額就會列入股利54C。把它除以那一次的配息金額就可以得到那一次配息的股利佔比。例如878這次配0.35元,0.01元來自54C,除下來這次的股利佔比就是2.86%,這個比例在依規定最晚在除息前二天要公告。

國內財產交易所得(資本利得)

第二項是國內財產交易所得,也就是俗稱的資本利得,代號76或76W,這項的來源主要包含2項:
(1)成分股調整
也就是當ETF每次審核調整成分股的時候,會有完全刪除的成分,以及不用刪除但要剪頭髮降低權重的成分,必須在調整期間賣出全部或部分股票
(2)折價買回(贖回)
當市場價格低於淨值,也就是俗稱的折價,搬運工(造市商)會在市場買入低價的ETF,再去跟投信以淨值申請贖回進行套利,此時ETF發行單位數下降,投信需賣出對應的成分股來付給錢來贖回的搬運工

而不論是情況1或2,賣出股票就會出現已實現的獲利和損失,在損益互抵之後就可能產生資本利得,也就是俗稱的價差收益。當ETF將來把這些經由買賣而賺到的價差,分配出來給投資人的時候,這些錢就會列入這個76W這一項。以878在2023年5月這次調整為例,除了二進二出,上面的28檔也互有增減。

878建倉緯創均價大約67元

878在5月這次納入緯創一共13.8萬張,一共花了9個交易日,以每天的收盤價來計算,這批新納入的緯創建倉的成本大概在67塊左右。結果878因為AI的帶動而大漲,溢價變折價,那代表市價低於淨值,搬運工是不是就會從市場上買好500張或1千張低價的878,搬去初級市場,用淨值賣回給國泰來套利。

當投信收回些這500張,假設用20塊來算就是1千萬,是不是就要賣掉倉庫裡一小部分的成分股,來付錢給搬運工,其中又有一小部分是緯創。假設緯創以120塊被賣出,878就會得到53塊的已實現的價差,其它還有廣達、英業達、光寶科等等依此類推,又幫大家複習一次ETF的申購買回機制。

收益平準金

再來第三項就是收益平準金,我們在FQ7880集詳細介紹過,它就是把搬運工來申購500張的錢,依照比例列在會計帳上的一個科目。但它只是一個記帳的方式,最後這些錢都會拿去買進成分股,這很重要,平準金只是把錢這些分開記錄,建議參考二及FQ,這裡就不再重複

以上股利54C、價差和平準金這三項是最常見、占比也最高的所得來源,對稅費的影響也最大,是重點必考!所以在前面加一顆星。其它幾項就是偶爾才會看到,但就算出現,比例通常也都很低,影響不大。

資本公積/租賃所得

像資本公積,就是當成分股那一年的配息有配資本公積的時候,將來ETF再配出來就會變成這一項。例如2022年聯電配3塊全部都是配資本公積,所以2022年很多有買到聯電參加除息的ETF,後來輪到ETF自己配息的時候,都會出現了一定比例的資本公積。

租賃所得,代號51或是51i,如果ETF有把倉庫裡的股票拿出去借券給人家,還券的時候就會收到利息,這些利息配發出來就會變這一項。還有國內利息所得,代號5A 5B 5C,因為ETF成分調整或是申購買回的過程,總是會有一些在途的現金暫時放在保管銀行,這時候也會算利息給ETF。但這二項的都只是一些加減賺的零頭,配出來金額通常都很少,影響並不大。

再來這二項比較特殊,如果你買的是陸股ETF,例如882,配息就會有大陸地區營利所得71,代表來自陸股配發的股息。而如果是中債、政金債配的債息,就會列在大陸地區利息所得73,請注意依照「二岸人民關係條例」,這二項都屬於國內所得,稅金的差別等一下後面一起講。

KY股配息屬於海外所得

最後是海外的部分,如果ETF成分含有KY股,或是國際組的ETF,裡面有微軟、亞馬遜等等,來自這些外國公司的配息就歸在海外營利所得。而如果是外國的公債或是公司債配的債息,就屬於海外利息所得73,而海外ETF調整成分股或成分債的賺到的價差,如果有拿出來配,就屬於海外財產交易所得76

哪些應稅?哪些免稅?

在瞭解的每一項的內容屬性之後,我們再加入稅費對照來看。圖表中橘色框起來就是稅的部分,第一欄是綜合所得稅,依照所得高低,從不用繳稅的0%到最高的40%,之前講過這是加項,所以放一個紅色的加。第二欄是8.5%的可抵減稅額,這是減項,忘記了可以看FQ76集複習一下。這二項都是每年5月申報,所以明年報完稅如果想要退稅,今年參加除息時就要先看清楚哪些打勾。

先看第一欄綜所稅,在國內的部分包含最基本的股利54C,和底下這四項包含大陸地區所得都要申報綜所稅。重點是價差、平準金和資本公積這三項都免稅,以888的收益分配通知書為例,底下的備註就有寫「上列所得類別項目股利所得資本公積,依法免課所得稅」。

海外部分有百萬免稅免申報額度

接著底下海外的部分是用最低稅賦制,每個人每年有100萬的免稅免申報總額度,超過100萬才要申報,不過要合計超過670萬才需要繳稅,除非你還有其它海外的薪資或收入,否則一般單純投資領股息債息,應該不容易超過670萬,所以我們用橘色的勾來區別。

只有股利54C才享有8.5%抵減

那既然有這麼多項都要繳稅,是不是都可以扣稅?答案是X,第二欄的「可抵減稅額」適用的範圍只限國內股利所得,所以這11項裡面只有第一項的54C才有,其它都沒有,陸股的也沒有喔。

補充:為什麼沒繳稅還可以退稅?

每年報稅的時候,都會有人問說,為什麼有些人領了股利之後,不但沒繳稅,國家還退稅給他們呢?怎麼那麼好,那這些錢哪裡來的?

這是因為公司在配發股利之前,已經先繳過20%的營利事業所得稅,如果分配出來給股東的時候,又再併入股東的個人所得再繳一次綜所稅,負擔是在太高了,所以就多設計了一個8.5%的抵減,來減輕股東的負擔。

也就是說,當我們買進台積電變成股東參加除息,其實領的這份股利已經隱含了公司幫股東繳出去的營所稅。股東是在隔年報稅的時候,透過可抵減稅額這個機制,把一部份的營所稅拿回來,但前提是股利必須和其它所得合併,去反應你個人的所得級距。

所以這個設計,會讓低級距的股東可以拿比較多回來,甚至變成退稅,而30%或40%高所得級距的股東,不但拿不回來還要多繳稅,透過這個方法去平衡所得高低的負擔。所以簡單來說,羊毛沒有憑空出現,國稅局並不是白白退你錢,而是公司已經先繳過一輪了,股東只是隔年把它拿回來而已。

當ETF從成分股領到這些54C,再分配出來給ETF投資人的時候,這些隱含的營所稅,就會跟著54C被移轉給ETF投資人,我們5月報稅就可以根據54C的金額,獲得8.5%的抵減。

而底下不管是租賃所得銀行利息或是大陸地區和海外的所得,都沒有繳台灣的營所稅,所以自然就不能享有這項8.5%抵減。總不能美國公司繳稅給美國政府,然後台灣沒收到稅金還要負責退稅吧,這就是為什麼只有股利54C,是唯一適用可抵減稅額的所得項目。

二代健保僅限國內自然人

終於講完稅金的部分,接下來右邊綠框的部分是二代健保補充保費,門檻是單筆2萬元,目前的費率是2.11%。請注意它是在每次配發的時候就源扣繳,也就是從你的配息金額裡面直接扣掉,這是和綜所稅不一樣的地方。

而以ETF來講,要符合二代健保的課徵項目有二個要件:國內、股利或利息(同時符合),所以底下海外這些不管是美股、美債或是KY股的配息,都不屬於國內,自然不用繳二代健保。這在健保署QA第H002也有寫,外國公司在我國申請第一上市,不在扣繳範圍。

國內的部分包含54C、5ABC和大陸地區得71、73這四項都符合股利或利息的定義,單筆滿2萬就要扣,剩下的價差、平準金、資本公積和租賃所得這四項都不用繳二代健保。這也是為什麼每次股利54C的占比一公布出來,我們就可以推算出那一次配息,要多少張才會達到單筆2萬的門檻。

所得稅計算基礎是否包含二代健保?

另外也常有人問,既然二代健保是就源扣繳,那所得稅到底是以扣二代健保之前,還是扣完之後實際領的為基礎?答案是還沒扣繳之前喔,因為那才是原始的所得。負責綜所稅和二代健保的單位不一樣,一個是財政部國稅局一個是衛福部中央健保署,二個互不隸屬各算各的,所以不能先扣完健保才計入所得

ETF二代健保是否重複扣費?

另外也有人問說,很好奇個股配息配到ETF,會扣二代健保嗎?意思是同一筆股利發給ETF時先扣一次,將來配出來給投資人再扣一次。這個問題在健保局官網的QA的第H10題就有提到「法人不是保險對象,所以法人股東獲配之股利所得不需繳納補充保費」。也就是說,一般公司在除息旺季配股利54C給ETF的時候,並不會扣二代健保,是要等ETF自己除息把54C配出來給投資人的時候,才要扣這2.11%,所以沒有重複扣費的問題。

最後再回到這張表,不論是綜所稅、可抵減稅額或是二代健保,只有股利54C這一項是三個都打勾。所以下次收到ETF收益分配通知書,不要直接丟掉或刪掉,至少記錄一下每次領了多少54C,提前規劃好要參加多少除權息,明年5月報稅的時候,才不會一登入系統就從驚喜變成驚嚇。

觀看影片

柴鼠兄弟
柴鼠兄弟

YouTuber柴鼠兄弟

文章: 30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