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TF收益平準金真正硬傷是54C 事實查證破解三大網路謠傳

網路上對ETF的收益平準金,一直有很多的未經查證的傳說,這次要來一一破解

今年除了改季配的0056和850,還有很多新掛牌的ETF,都納入了收益平準金制度。但網路上對對ETF的收益平準金,一直有很多的未經查證的傳說,甚至說平準金是龐氏騙局、老鼠會,但到底種講法有沒有道理,這一集FQ我們就一個一個來破解。

ETF為什麼需要平準金?

之前我們曾經討論過ETF股息稀釋的問題,因為ETF是一種開放型基金,當有人來申購,基金就可以創造出新的單位,規模就會增加,反之要是投資人來申請買回或叫贖回,單位數就會減少,所以ETF的發行單位數(用股票的講法叫做籌碼),是不固定的,隨時都會因為申購或買回而增加或減少。投信每天都會在官網公告ETF最新的發行單位數,從三竹股市APP的「淨值」頁籤,也可以快速查到ETF每天發行單位數增減的情況。

但ETF裡面不管是30檔、40檔或是50檔成分股,在6-8月參加完公司的除息之後,領到的股利,也就是分子,是固定的,但發行單位數要是增加,也就是分母膨脹,除下來每單位可以分配到的息就會變小沒錯吧。

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稀釋的情況,乾脆就讓新加入單位,提撥一部份金額進入這個配息池(有點類似貼上一個”可分配”的標籤),也就是讓分子和分母等比例縮放,這樣就算放大10倍100倍,股息池裡的金額也會跟著增加,就不會出現稀釋的問題了,這就是收益平準金的作用。

ETF收益平準金原理

注意是單位數不是人數

請注意這裡講的分母都是發行單位數(aka受益權單位數),不是人數,因為一個人可以持有1張,也可以持有100張或1千張,所以網路上常說「878原本20萬人分股利,現在100萬人分股利…」這樣的描述其實是不精準的。

就好像台積電現金股利是講每股3元,不是每股東3元,所以在討論收益平準金的時候要統一用單位數,而不是人數,公開說明書裡面舉例也都是用單位數,這是最基本的,真的不要再搞錯了。

平準金三大謠傳查證

快速瞭解完收益平準金的作用之後,就是三大謠傳的事實查證,第一個要破解的就是:為了避免配息被稀釋與公平起見,原有的投資人都是配股利,越晚買的人平準金越多,在ETF除息前才搶買的人你只能配平準金。

破解1:同一次除息大家的比例都一樣

這真的是最誇張的錯誤,所以我們擺在第一題來講,本來以為幾年前大家對收益平準金不熟,所以別人講就跟著講那就算了,但沒想到近期很多新聞節目和YT影片都還是這樣講,可是這只要把收益分配通知書拿出來看就破解了啊。

以2023年5月這次878配息的通知書來舉例,單位是20張,每單位配0.27元,所以分配金額是5400。在底下收益平準金的部分是2800元,佔這次配息的51.85%。

再看另外一張通知書,有13張參加5月這次的除息,總金額是3510,平準金1820,除下來也是51.85%,這二個人的878是完全不同的時間買的,但平準金比例完全一樣。如果你也有5月這一期的878通知書,也可以拿出來算一下這一季平準金的比例,保證也會是51.85%。(每個人金額大小不同可能會有一些四捨五入的尾數差異)

也就是說,不管你是二年前買的或是除息一天才買的,這一期都是這個比例,並不是早買的人配股息、晚買的人配平準金。這其實不難理解,因為878投資人有1百多萬,請問投信要怎麼一個一個去區分誰是早買誰是晚買?

那如果派可前年買10張,去年買8張,今年又買12張,5月除息前又賣掉14張,這季除息實際只參加了16張,請問派可這一戶算新人還是舊人?那1百萬人會有幾種可能?所以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分誰新誰舊,而是全部共用一個比例,那代表新單位會分到舊單位的股利,舊單位也會配到新加入的平準金。

00919主動公布配息組成

像919的首次配息,除息前公佈出來股利54C佔比4%,結果網路上一堆在亂講「另外96%都是收益平準金,是自己配息給自己」。結果群益在6/16就立刻發了一個公告,把0.54元的結構公布,實際上平準金只有佔14%,另外82%都是價差,而且一樣沒有分先來後到,就算你在除息前一天才買,也是這個比例。

00919主動公開配息組成

如果通知書和公告都寫得這麼清楚了,網友還一直在傳這種錯誤資訊,那只有三種可能,

第一是他根本沒有買,網路搜來的東西也不查證就直接照抄
第二種是有買ETF,但根本沒在看通知書
第三種比較糟糕的是,明明知道新人舊人比例都一樣,但還是故意要這樣講,因為聽起來比較聳動,可以賺注意力,這就真的很壞了,希望大家都不是第三種。

不過我們終究沒辦法阻止別人在社群、在媒體上要怎麼亂講,但我們可以養成事實查核的習慣,認知就不容易被污染,錯誤的資訊也不會一直被轉傳。

平準金不買成分股?

接著第二題難度就比較高一點了,網路傳說:收益平準金被提列出來之後,並不會拿去買成分股,例如15塊扣掉2塊平準金,剩下只有拿13塊去投資,所以實際買進的資金減少,就會影響ETF的配息和績效。再翻譯更白話一點,意思就是收益平準金就是以現金存款的狀態放著,等著將來除息再配出來給你,沒辦法發揮投資的作用。

破解2:平準金一樣會拿具買進成分股

這也是很多介紹收益平準金的影片和文章都會採用的講法,但似乎查不到這個講法最原始的出處是哪裡,直到現在都還是這樣在講。可是鼠覺得錢收進來不投資,只用現金存著,這怎麼想都不合理啊,但我們也沒在投信待過,不知道實務上平準金究竟是怎麼管理的。

向三家投信查證

所以為了取得最正確的答案,我們特別去請教了三家不同的投信,它們都有ETF採用收益平準金,其中一個還是超巨型ETF的經理人,結果從這三家得到的答案都是一個大大X,剛剛這種傳說是錯的,平準金並不會以現金存著,而是一樣會拿去買成分股,市值到除息前一天才會賣出讓他回復為現金的狀態供配息之用。

現金拖累Cash Drag

但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呢?因為ETF依規定必須追蹤指數,而且追蹤誤差越小越好,而要是ETF現金部位越多,但現金沒辦法貢獻漲跌又要被計入淨值,這時候ETF的淨值就會跟不上指數,產生現金拖累Cash Drag。如果ETF追蹤誤差過大,為了保障投資人的權益,依規定落後超過3%就要公告,這個在公開說明書裡面的「經理公司應公告事項」都有寫,所以把平準金堆著不買成分股,對投信一點好處都沒有,它們沒有理由要這麼做。

如果再更仔細一點來講,根據投信的解釋,其實收益平準金並不是一個帳戶,而是一個「會計分錄」,這是會計的專有名詞,我們把它翻成白話來比喻就是小本本。假設有搬運工去跟878申購1組500張好了,申購的淨值是20塊,500張就是1千萬,如果其中10%(也就是100萬)屬於平準金,那就在這個小本本記錄100萬。

重點:平準金是會計科目不是資產類別

接著這完整的1千萬,就會照華碩5%、緯創5%、廣達4.5%…一路這樣去買進成分股,等到878除息前把股票賣掉的時候,看平準金用佔多少,再從本本上面扣掉。所以這個會計分錄,其實就是「記錄」現在大池子裡面有多少屬於平準金,方便日後核算,但實際上這些錢都會拿去買股票,ETF的追蹤誤差才不會失控。

其實不只是平準金,包含成分股除息後配發的現金股利,等ETF領到的時候也會盡快投入進去買成分股,只是現金股利也會有它專屬的會計科目,或是調整成分股的時候如果有賺到資本利得,也會有一個小本本,依此類推。

而證交所的E添富網站也有一篇由元大撰寫的「收益平準金對ETF之功用」,裡面也清楚提到平準金會買成分股,差別在平準金是會計科目、現金/股票是資產類別,二者可以同時存在,並不是劃入平準金之後就只能以現金的型態存著,就好像薪水和年終獎金是不同的收入來源,但沒有規定年終獎金不能買股票。

不過ETF的成分股動輒幾十檔甚至上百檔,每一家公司除息時間和發放日期又都不一樣,所以實際在會計上一定是更複雜的,小本本只是一種簡化的比喻,重點在釐清「平準金不買股」這個長久以來的誤解。我們特別向三家投信查證,為的就是希望瞭解真相,如果有一點基本的識讀能力,這種與事實違背的講法就讓它到此為止,不要再複製貼上了。

平準金是本金嗎?

接著最後一題也是很有爭議的一題,網友說:ETF配收益平準金就是配本金,是左腳換右腳,拿自己的錢配息給自己。會有這種講法,有很大一部份是來自平準金的警語,因為依照主管機關的規定,只要是採用平準金機制的ETF,在名稱後面都要加上這一句「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收益平準金」,而且字級大小字體粗細要跟ETF名稱完全一樣,想不看到都難,那收益平準金到底是不是本金?

00878與0056的完整名稱

破解3:都是你的羊毛你的本金

先講答案:狹義不是、廣義是。什麼意思呢?如果你有看過一般主動型基金的警語,比如說­富OO林高科技基金,後面就刮號(本基金之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),如果ETF收益平準金就是本金的話,那為什麼主管機關不要求跟一般的基金一樣寫「來自本金」就好了?那是不是就代表,在某種嚴格的定義下,主管機關也認為平準金和本金是不一樣的東西,這是狹義是角度。

但如果要廣義一點來看,其實ETF的配息組成主要分三大項,包含股息、價差和收益平準金,假設有一檔ETF配1塊錢,裡面0.5來自股利54C、0.3來自價差、0.2來自平準金好了,如果除息前一天收在20塊,請問除息日當天平盤價是扣多少?是扣股利扣價差還是扣平準金?

答案當然是三個都要扣,所以除息當天原本20塊的ETF會變成19塊+1塊的配息,前後市值不變對吧。如果平準金是本金,除息要扣淨值(股價),那股利和價差難道沒扣淨值嗎?有扣淨值當然就是本金

這題其實也可以換另外一個角度來問:「台積電這季配現金股利3塊,除息當天股價被扣掉3塊,在還沒填息之前,請問領到這3塊是不是本金?」當然是啊!意思是說,不管是ETF或是個股,除息就是扣除既有資產,再移轉到外部的過程,在被扣除的價格尚未回填之前,拿到的息都算是本金

所以要講就三個一起講,不管配股利、配價差還是配平準金,這三個都是廣義的本金,不能只挑收益平準金的部分說它是本金,來試圖暗示股利和價差不是本金。實際上只要除息有扣到股價,在還沒填息之前,那都是你的羊毛、你的本金!

平準金是龐氏騙局?

所以有人說平準金是拿新人的本金在養舊人,是龐氏騙局,這也是不當類比。因為龐氏騙局必須不斷吸收更多新資金來支付所有人的配息,只要新資金一斷鏈,或是短時間內太多人抽資金,馬上就會整個垮掉,所有單位全數歸零,因為它裡面都是虛的。

但ETF是實實在在地持有金融資產,裡面有多少持股或持債、發行多少單位,換算出來有多少淨值,每天下午都會更新並且公告,所以只要成分股持續有配息,ETF就可以配息,完全不需要靠新資金。

換句話說,如果一檔ETF在6-8月參加除息的時候,發行單位數都是1百萬張好了,中間沒有出現任何申購也沒有贖回,一直到10月ETF要除息的時候,配息評價那一天總發行單位數還是那1百萬張,都沒有新單位增加,那這時候收益平準金就完全派不上用場,ETF的配息裡面也不應該出現收益平準金。

因為收益平準金的提列,必須以單位數的增減為基礎,也必須經過會計事務所查核,並不是投信隨便愛劃多少就劃多少。網路上有很多不實的講法,如果沒有辦法的查證,建議還是小心謹慎,不要人云亦云。

所以小結一下三個平準金的都市傳說
➡️第一:舊人配股利、新人只能配平準金,這是錯的,實際上大家的比例都一樣,說明書拿出來就破解了
➡️第二,收益平準金沒有買股票,這個講法也是錯的,我們投信求證過,它們也不需要這麼做
➡️第三,平準金是配本金,這個可對可錯,但標準要一致,不能只挑平準金出來講。

平準金優缺點

在查證了這三個傳說之後,如果要講ETF納入收益平準金的優缺點,首先當然是可以避免稀釋的問題,可以讓ETF照投信原本規劃的方式配息,不管是要自然集中配還是平均分散配,都可以避免受到單位數劇烈變化的影響。

而因為平準金的來源是投資人的資金,所以它跟資本利得一樣是免稅免二代健保的,不過也因為平準金不計入所得,當然就不能享有股利54C專屬的8.5%可抵減稅額。所以當配息當中平準金比例越高的時候,股利佔比就相對下降,對高所得級距的投資人比較有利,這也是第二個優點。

這裡其實有一個很少被提到的BUG,雖然加入平準金之後「整體配息」不會被稀釋,但也因為平準金補進來,稀釋了大家股利54C的占比,因為成分股除完息之後54C就固定了,原本果汁就那麼多,可是你一直加汽水,果汁的部分當然會變淡阿。

而54C的部分越少,可抵減稅額就越少,對低所得級距的投資人來講就比較不利,這也是平準金的缺點(詳細可參考FQ76)。

但如果沒有收益平準金,在只配股利的情況下,那就可以確定每個杯子都是100%的54C果汁,只是萬一出現很多杯子來排隊,每一杯可以分到的果汁就會變少。

所以有些沒有安裝平準金的ETF,為了避免果汁變少,老闆乾脆一宣布這次有800cc之後,就暫停營業不賣杯子了,或是每天限量只賣1、2個,讓杯子的數量不要爆增,來確保前面早就已經買好杯子在等的人,果汁不會被後面的人瓜分掉,等到除息當天再恢復正常供貨,這就叫暫停初級市場申購

收益平準金運作圖解

我們再用二個圖解,來幫助大家理有沒有平準金的差別。假設有一檔ETF,在除息前的股票資產我們把它當作100好了,假設今年成分股的現金殖利率是10%,這裡先假設都沒有價差、資本公積和其他利息那些,在經過6-8月成分股除完息之後,其中有10變成小本本上面的現金股利,但因為還沒輪到ETF除息,所以這些股利還是一樣會去買進成分股,就是剛剛破解的第二題。所以小本本記錄的結構會成90+10,ETF的股息殖利率是10%沒錯吧

沒平準金的結構變化

這個時候新的申購資金加入了,但因為成分股已經除完息,這些新資金不會產出股利,也就是問號這個部分,可是輪到ETF要除息的時候,不可能因為你沒貢獻股利就不配息給你,但夏天領到的股利,也就是上面這個10已經固定了,最後就變成要平均分大家,所以ETF的股利率就會下修,例如這裡剩下8%。如果新資金又繼續加入,要是爆增一倍,殖利率就打對折,再爆增到2倍,殖利率竟會被稀釋到只剩下3%

但剛剛講過,資金不一定是增加,有可能在折價的時候是贖回,所以新資金的部分也可能會減少,這個時候股利也有可能會濃縮回來,股利率又上升,要是又增加就又下降,這樣一直化,直到ETF除息前2天最後確認為止。

但不論沒有被稀釋的10%,或是被稀釋到5%或是只剩3%,這一次配息的股利佔比,都是100%。也就是不管上面這一塊10被壓到多扁,它的純度都不會改變

有平準金的結構變化

要是有平準金就剛好顛倒,一樣一檔ETF,一樣參加除息變成10+90,在新資金加入的時候,他不會把上面的10拉扁,而是會從新資金裡面分出10%的平準金記載小本本。

但不要忘記剛剛講的,綠色這一塊只是一個會計科目,實際上它也會去買成分股喔,所以不管新增金增加1倍或2倍,上面這一塊平準金都會跟著等比例放大,所以縱向來看的股利率就可以維持10%不變。

相反地如果橫向來看,當薪資金越多的時候,綠色的部分就會越多,股利的部分占比是不是就相對下降。從這裡80%、然後翻倍變成50%,再翻倍變成33%。而如果反向由又到左的時候,平準金也會被扣掉,股利佔比就提高。

也因為綠色這塊是從新資金裡面分出來的,並不是從原本的橘色裡面挖出來配的,剛剛才會說它並不是狹義的本金。

就算有平準金還是會稀釋54C

從這二個圖解可以得到一個結論:在沒有收益平準金的時候,當ETF規模增加,配息會被稀釋,但股利佔比不稀釋,而有平準金的時候,雖然配息不會被稀釋,但實際上被稀釋的是股利54C的佔比

不過講了這麼多,其實收益平準金就是一個緩衝市場買氣的機制,就看你要完整的一杯,但果汁濃度有可能降低,或是要100%純果汁,但cc數變少,就看每個人的需求,這沒有絕對的好或壞。

不過對高股息ETF來說,尤其是季配、雙月配、月配這種的,我們認為平準金是一個加分的項目,有點像是幫配息多加一個意外險,雖然不能100%確保每一期配息穩定,但至少可以排除突如其來的大量買盤,對原訂配息所造成的干擾。

所以不管你認不認同收益平準金制,都不要急著去否定別人的選擇,平準金好或不好,隨著時間累積,市場機制自然會給出答案。有疑慮我們寧可直接去問投信,也不要輕易相信未經查證又與事實不符的網路傳說喔。

觀看影片

柴鼠兄弟
柴鼠兄弟

YouTuber柴鼠兄弟

文章: 30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